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实践 > 2020年暑假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晃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2020年暑假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晃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2020年10月16日 12:07:09 访问量:1388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更好地了解新晃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参与人员:吴佳琦

三、实践时间:暑假

四、调查地点:新晃县博物馆

五、调查方式:亲身实践、拍照、资料查询

六、正文:

   清晨,我乘着公交车赶往新晃县博物馆,准备进行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新晃人一直想要更好地了解新晃县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都是新晃的特色。而新晃博物馆充分挖掘利用我县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保护我县民族文化,打造湘黔边界独具特色的侗民族文化旅游窗口。

到达新晃博物馆博物馆后,我了解到场馆面积1700平方米,并且分为序厅、侗族溯源、风雨桥、侗家情韵、侗族工艺等四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新晃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有反映了历史的图片和实物,有新晃特有的矿物,有生产生活用品用具,有反映文化遗产的专题藏品,有民族民俗的服装饰品以及乐器,有反映民族文化体育的弓弩,有反映民族手工技艺的织染、刺绣等,有侗族特色建筑风雨桥、鼓楼的型制规范等。据统计,馆内有藏品总登记号共941件,实际数量为1190件。这些数据让我对我的实践活动更加感兴趣了。

首先,我在新晃博物馆门口进行了照相纪念进行记录。

 

    接下来就是进入馆内进行参观了。进去的时候,馆内的叔叔阿姨也很热情地和我们打了招呼,可以看出叔叔阿姨们是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并且想把这份对新晃历史文化的热情与热爱传递出去。

现在正式开始参观了。

正如上文介绍,场馆分为序厅、侗族溯源、风雨桥、侗家情韵、侗族工艺等四大部分,我就不按照顺序一一介绍了,直接从这四大部分中截取一部分场景进行解说。

各式各样的傩戏面具

   看到傩戏面具,自然就会想到傩戏。侗族傩戏又名“咚咚推”,综合了演唱、对白、舞蹈等艺术,由钹、锣、唢呐、鼓等乐器伴奏,音乐中,有大量的佛曲和道曲。节目风格粗犷、原始、绮丽、神秘,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奇特现象。虽说傩戏分布广泛,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里的侗傩,只有一处,就是新晃县的贡溪乡天井寨。据当地龙、姚姓族谱记载,侗傩并非产生于贡溪,而是从明永乐年间,靖州的龙姓家族迁徙至天井寨,姚姓家族由县境新寨迁往贡溪田家寨,后又迁往天井寨,随之带来的就是傩文化,傩戏也就由此产生并兴起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傩戏面具纹面的夸张,既突出了狞戾与异状变形后的神秘感,增加对鬼怪的威慑力,又增强了视觉美感。

牛的头骨

  这个图可以反映出我县是一个黄牛之乡。我县素有“中国夜郎之乡”的美誉。这源于我县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养殖环境。据传说,宋淳化年间,晃州刺史田汉权多次遣使赴京进贡丹砂、白蜡、牛脯等物品,宋太宗赵光义赞赏牛肉味美可口,亲自召见并赐器币。

                         草龙模型

一般看见舞的龙都是豪华多彩的,见到这种用草做成的龙实在是很新奇。同时也体现出了新晃人民的心灵手巧和民族特色

                    鼓楼模型

    鼓楼是密檐塔形的,酷似塔杉。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十二根环柱,象征十二个月;合起来象征岁岁平安,四季祥和。侗家有传说道:古时候,有个后生想造一座楼供大伙议事,但是不知造成什么样子。于是老人告诉他,“杉树又高又大,砍了又发,就照杉树王的样子修造吧!”这便是鼓楼的由来。鼓楼与侗寨的风雨桥、凉亭一样,是侗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夜郎古文化的象征。

                      侗族服饰

  在看到之前我一直觉得侗族服饰和苗族的服饰是一样的,但只有亲自看见之后才发现还是有些许不同的。侗族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侗族女性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特点我们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2014年11月11日,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王

    看到这个就想起了之前去的竹王大道和竹王庙,那里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但是我还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在许愿池里投了硬币。

    资料显示,“竹三郎”,是人们熟知的成语“夜郎自大”所说夜郎王的三儿子。清嘉庆二年,有一位名叫舒位的文人写了一首题为《夜郎》的诗,诗曰:“流水淙淙匝夜郎,浣纱人见竹三王。年年饱食槟榔饭,不信人间有稻梁。”这首诗道出了夜郎王的身世。据传古时,一女子在豚水边洗衣服,有一根三个节的大竹子漂流到她的脚边,她将竹子拿回家去,剖开发现有一个男婴,她就将其悉心抚育。婴儿长大,以竹为姓,将其地称为夜郎国,自立为夜郎侯。之后,他先后征服了周围20多个氏族集团,汉武帝不敢小看他,授以印绶金银,封其为夜郎王。公元前32年,夜郎王的势力更加强大.汉帝又派重兵去征讨。公元前27年,夜郎国被消灭,夜郎王被斩首。当地僚彝等少数民族以夜郎王非血气所生,又因其治理得好,大家很怀念他,就尊称他为“竹王”,并上书汉君,要求为竹王建立祠庙祭祀他。汉成帝允准建庙,还封夜郎王的三儿子为侯,殁配父庙。此后,楚黔两地的少数民族年年岁岁都要选择吉日,举行盛会祭祀竹王。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写有一首《题竹王庙》的七绝,诗云:”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还郎曲。”这首诗既形象显示出竹王庙的肃穆宁静,也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竹王的爱戴、怀念之情。

“赛竹王”这一风俗,既是晃州侗苗各族人民对竹王的崇敬和怀念,也是祈求保佑一方平安,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心愿。“赛”就是备仪仗、鼓乐、杂戏等祭祀,酬报竹王的神恩。

 

新晃古代房屋设计

  看到房间布局的时候被吓了一跳。因为当时也没有很多人去参观,所以有些阴森恐怖。也没来得及照相。在记忆中感觉古代的房屋设计的确很有年代感,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古代,不自觉想象当时的人们在那是怎样生活的。

在博物馆的最后还有一本本子来记录参观者的感受,翻看了一下感觉很有意义,大家的想法和建议都很有趣,字里行间中流露着对新晃侗族文化的热爱。我也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小想法,为博物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七、实践感受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看到了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并对这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参观的过程中,每一件物品,每一段历史,每一个角落都引起了我对未知的新晃侗族文化深深的好奇与热爱。或者说,我并不是在参观,而是透过这一切与过去对话,我想象、我思考、我看见。就连那一粒小小的尘埃也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见证。我认为博物馆收藏它们,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具有侗族的文化特色,更多的是它们所见证的历史、所承载的情感。这次旅程,让现在的我与过去的历史进行了对话,所以我希望我所代表的高中生群体,以及社会上更多的群体能够到此参观,去欣赏、去体会属于新晃独一无二的侗族特色,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新晃侗族文化走出湖南、走出中国、走到世界!

 

附:

广西隆林县人大领导一行参观新晃博物馆    湖南相声演员大兵、周卫星参观新晃博物馆

 

湖南作家王跃文参观博博物馆              “铁砂掌功夫达人”吴宗桓博物馆                              

 

评价:新晃博物馆藏品以民族文物为主体,是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通过馆藏文物的展示,把新晃县侗族文化的内涵得以生动、具体直观地展示出来,通过博物馆这个载体,既有利于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内涵,又使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的中心,成为对广大人们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基地。 

编辑:杜倩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