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人生 > 师德撑起的生命高度

师德撑起的生命高度

2012年09月28日 00:00:00 访问量:2380
师德撑起的生命高度

【编者按】 本刊本期向读者介绍醴陵市黄沙中学化学教师凌继贤的生前事迹。作为恢复高考初年的大学生,他虽生于城市,却默默扎根醴陵市乡村从教27年。200911月,正在讲课的他因心脏病发倒下,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去世时他身着5件衣裤,有3件内衣打着补丁。正是这样一位清贫但内心世界无比阳光的农村教师,把生命的最后一秒也献给了他心爱的讲台。他虽然走了,但他所高举的精神的火炬却灼灼燃烧着……

 

师德撑起的生命高度

--追记湖南株洲市“师德楷模”凌继贤老师

李旭林 刘惠良 易湘军 朱兴雷

 

    这个冬天对醴陵市黄沙中学的师生来说,特别寒冷,一个名叫凌继贤的熟悉身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匆匆离开了。
  2009116日,醴陵市殡仪馆哀乐阵阵,素幛高挽,白色的花圈和黑色的挽纱将送别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悲壮哀伤。凌继贤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他年逾古稀的父亲老泪纵横,妻儿悲痛欲绝,跪地长哭。学校领导来了,曾与他共事过的老师们来了,村民们来了,家长来了,市教育局的领导们也来了。凌继贤的学生们,已毕业的、在校的,来了一批又一批。
  “凌继贤去世当天,我们帮他换衣服,他身上一共五件衣裤,有三件内衣打了补丁。看到此幕,在场的人无不伤心流泪!”年轻的黄沙中学校长,38岁的李宇在办公室谈起凌继贤时,悲伤打断了说话的节奏,他哽咽了。
  “凌继贤老师的永远离开虽然是我们教育界的一大损失,但是他留给了我们一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他身上所折射出来的‘补丁’精神。凌继贤老师二十年如一日,清贫从教的精神,感人至深。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凌继贤,学习他什么?学习的就是他数十年所追求的、所秉执、所发扬的‘补丁’精神!”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者、醴陵市教育局局长易磊的话语深沉而坚毅。
  20091117日,醴陵市教育局决定追授凌继贤为“师德楷模”,2009127日,株洲市教育局追授凌继贤为“师德楷模”,并下文号召全市教育工作者向他学习。“凌继贤”三个字,以及他的“补丁”精神,正在三湘大地上广为传诵。一座用“补丁”精神撑起的师德丰碑呈现在人们面前。

  

倒也要倒在心爱的讲台上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用分数,只能用百分数表示。”同学们一如既往地仔细听着化学老师凌继贤的讲解,并不时地做着笔记。尤其是坐在后排高高大大的刘适,听得更加仔细专心,因这类题他经常做错,他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老师。突然,他发现凌老师脸色苍白,粉笔也掉在地上,背靠着讲台缓缓倒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请问我,我……”,“我”字还没完全落音,凌老师就已经躺在了地板上。
  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缓过神来的刘适立即冲上前,他颤抖着紧紧按住凌老师的人中。随即,老师来了,校长来了,救护车来了。下午,师生们听到一个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凌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这天是114日,一个寒冷的日子,凌老师上完了人生的最后一节课。一句“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请问我”的话,成为他生命的绝唱。
  “在那样的情况下,无论多坚强的人,都会不知不觉流下泪来。没有想到,老师说的最多的那句话,竟是他的遗言……”这是159班一个男生纪念凌继贤的作文中的一段。
  “过去了这么久,我还清晰地记得凌老师离开人世那刹那间的眼神,上课时,吃饭时,睡梦中,有时想着想着就哭了。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总这样悲观,因为凌老师在天堂看着我,我不能让他失望!”在校园里,当记者采访胸前佩带着“学习明星”、15岁的大男孩刘适时,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了泪水,有的只是农村孩子那种特有的坚强与懂事。
  凌继贤老师的同事,曾经也是他的学生,现年31岁的女教师徐勇军嗓音中透着悲切。“在他去世前一个星期的一天,在办公室里,他突然感觉眩晕,便立即扶住办公桌,我赶快扶他坐下来,倒了一杯热茶给他,并要他去医院看看。但他却说等下周的期中考试后,再去医院检查。在办公室休息了一会,上课铃一响,他立即又给学生们上课去了。”徐勇军后悔万分,“如果我能在段考前劝动他及时检查身体,如果能帮助他及时休养,如果课前能使他停下来休息,也许他不会离开我们!”
  学校段考定在1110日,凌继贤却没有等到这个日子。
  初三,才有化学课。这也注定了凌继贤每年都要教毕业班,毕业班的压力,远大于其他班级!2009年,凌继贤教两个初三班的化学课,平均每天四节课,还要上4个初一班的社会实践课。
  “可以说,凌继贤老师的死是过度劳累造成的。”“20多年来,他每天6时起床,下午最早也要530才回,晚上还要备课,他这样工作,不出事才怪。”李宇痛声说,“2004年他就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我多次劝他注意身体,但他总是说‘不要紧’。去世的那天清早他还有说有笑,怎么一声不吭就走了……”采访中,李宇和不少老师都这样深深地自责。凌继贤之死,直接原因是心肌梗塞。老师们问过医生,医生告知“劳累过度”是引发凌继贤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如果好好休息,也许壮年的凌继贤,不会走得这样突然!

  

哪里需要就扎根哪里

  凌继贤老家在醴陵市区的渌江边,他是一个正宗的城里人。
  1982年,凌继贤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潭师专。那时的大学生,放到哪里都是金子。毕业时,他服从分配,来到醴陵当时最偏远的王坊中学,一干就是7年;随后调入地处王仙镇的黄沙中学,一干又是20年。27年,他的身份一直是让他引以为豪的“乡村教师”。
  “以前,王坊中学、黄沙中学这两个地方都是老师们不愿去的地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待遇偏低,让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当农村教师一干就是27年。”王仙镇中学校长巫嘉和告诉我们,因交通不便,凌继贤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夫妻过着类似分居的生活。爱人曾劝他想办法调回城里,但凌继贤总是搪塞:“我舍不下那里的学生,如果都不愿去乡下教书,那乡下的孩子怎么办?我既然去了,就不要再给上级添加麻烦!”
  作为早期的大学生,而且是高级教师,凭凌继贤的资历和业绩,要调回城区是没有问题的。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于那夹带泥土气息的讲台?那就是凌继贤“舍不下”农村娃的无私情怀。
眼前略带羞涩的15岁男孩张志长得很清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告诉了我们一个小秘密:“我喜欢上课说话,但凌老师从没有在课堂上批评过我,我觉得是‘给了我面子’。”感动之余,七门功课全不及格的张志主动找凌继贤订了个“君子协定”:上课认真听课,化学考试成绩达到60分。“现在,我真想告诉凌老师,这次化学考试,我考了68分,我履约了……”
  凌继贤离去后的整整一个星期,初三159班的学生都难以从悲痛中走出来,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流泪,想念他们的凌老师。李宇说,学生们好象忽然长大、懂事了,都说凌老师虽然只教了他们两个月,却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期中考试化学成绩出来了,都考得很好。”158159班年轻的新化学老师、刚从一所高中调来的杨斌话语中透着一丝高兴也带着一丝不安,“我就是怕学生不能接受我这个新任老师,所以我的第一堂课就把凌老师之前的精华片段加以总结,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孩子们最快地从内心认可我、接受我,让孩子们学会坚强,学会继续前进。”这位37岁的年轻老师感到“继任者”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甸甸。
  “都考得很好。”这应该是让凌继贤倍感欣慰的一句话。他的努力,他的付出,他的心血,统统都没有白费,那些被他视如儿女的孩子们没有令他失望。
  “我们都喜欢上他的课,他讲课有味,他会教大家很多顺口溜,方便记忆。他很负责,有耐心,从来不责骂我们。我们题目不会做,他都不是在课堂上一起给大家讲,而是一个一个单独讲。”聂金文同学在回忆凌老师的时候,脸上流露出对老师的怀念和不舍。他的成绩不好,而且平时有什么问题也从不主动问,凌继贤总是主动找到他,跟他讲解题目,并从思想上细心开导,使他进步很快。
  凌继贤并不是158159班的班主任,但他能随口叫出两个班共一百多名学生的名字,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他与每一个人单独谈过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导他们如何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耐心,他从来没有缺过课、迟过到、请过假,他总是那么尽职尽责,为了不让化学课枯燥无味,他总是尽量将所讲的重要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好让我们更容易了解与记牢。”
  这些,都是凌继贤的学生们在纪念他的作文里的朴实描写。任何赞美的话,都比不上孩子们真诚的描述。
  “化学课,我们最喜欢的课!凌继贤,我们最好的老师!凌老师您一路走好!”在凌继贤的追悼会上,百余名学生共同大声念出了这段感人肺腑的悼词。

  

心里时刻装着他人

  在黄沙中学任教的二十载,凌继贤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班,与他共事的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
  “他是一个上进、热心、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忙,他从没说过一个‘不’字。他是学校里公认的电脑高手,平常要下载、打印文件之类的,大家都找他。”黎华老师说。
  徐勇军老师说:“同事中有谁病了,在家休养,他隔三差五打电话去嘘寒问暖。教师节的时候,易桂辉老师不小心摔伤了腿,凌继贤知道后,当天便赶去看望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给她打过电话,关心她的病情。”
  
“作为学校工会小组组长,他乐观、开朗,每天总是乐呵呵的,看到不开心的同事,也总是想方设法逗人家开心,他是大家的‘开心果’,大家有什么烦心事,都喜欢找他倾诉,所以我们都爱叫他‘贤哥’。”李宇这样告诉我们。
“多年来,他这工会小组长经常自己掏腰包为我们搞活动。114日是我的生日,113日那天他还在办公室告诉我们几个人,说要做东为我庆祝生日,地点就在他的家。没有想到,我生日那天他却永远地走了,我们的约定成为永恒的回忆。”与凌继贤同事20年的汤卫国老师无声哽咽。
    
……
    
在校长办公室,凌继贤生前的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细数着凌继贤的好。
    
现在在王仙中学任教的汤水波老师曾在黄沙中学工作,与凌继贤共事过8年。在他的心里,凌继贤既是同事,又是师傅,更是好兄弟。
   
汤水波曾获得2005年初中化学说课比赛醴陵市一等奖、2006年设计制作的“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荣获株洲市首届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得“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而这所有的荣誉,都离不开凌继贤的悉心指导与栽培。有这样一个细节能让汤水波老师一辈子记住。说课比赛,在汤水波为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铁”的性质而苦恼不已时,凌继贤给他提供了一个好主意:用“铁碗”的自述方式来阐述铁的性质。正是这样有特色的说课,令汤水波获得了一等奖。
   
黄伟是凌继贤的高中同学,现任醴陵市教育局教师工作股副股长,分管职称评定。“他至少可以提前两年评上高级职称的,但是他连续两年都主动让贤,说别人比他更需要这个职称。他直到2007年才评上,那还是学校和教育局领导霸了点蛮,明确告知他不能再推让了。要知道,评上高级每个月能多出好几百块。他家境如此窘迫还能做到如此坦然,真让人感叹不已。凌继贤对自己的职称评定淡然处之,但是身边的同事要评中级、高级了,他总是在我面前好话说尽。唯独就自己的事儿不当回事,这哥们儿你说他是不是傻到家了?”采访中黄伟几番唏嘘。
凌继贤就是这样,热心帮助他人,用一颗宽厚、无私的心,深深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心为教天地宽

  记者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陪同下,找到了位于醴陵市滨河路一个住宅区,从斑驳的墙壁、贴满广告的楼梯间可以看出,这小区已经有些年月了。爬了7层窄窄的楼梯,我们敲开了位于顶层的凌继贤老师的家门。凌老师的爱人彭昭君和儿子凌跃星满脸憔悴地迎了出来。
  房子很小,并且墙壁已有多处漏水,但很整洁。“房子买的时候是经济适用房,不足80平方米,是不到1万元钱,因为是顶层没人买,我就和他商量买下了,但就是这样还借了亲戚两千多元。”当彭昭君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46岁的她头上隐约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
  一位从教二十几年的高级教师,家里只有几样老式的电器和家具,透露出家庭的清贫。家中花钱最多的,应是最近安装的天然气。交了天然气上户费,买了新灶和抽油烟机,因此还欠了几千元债务。
  彭昭君告诉我们,她1998年就下岗了,儿子刚从江西一所大学毕业,读书期间的费用一年要1.5万元左右。她自己也偶尔打打零工,但全家的开支,主要依靠丈夫1500元左右的月工资。
  有人提醒她,凌继贤课讲得好,教学上得奖那么多,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家教,赚点外快补贴家用。但当彭昭君向丈夫提出此事时,丈夫说那样违背教育部门的规定而坚决拒绝了。
  彭昭君下岗后,凌继贤买了一台摩托车,周末当起了“摩的”司机,生意好时,一天也可以赚几十元。直到2004年,凌继贤心脏出现问题,彭昭君才坚决阻止。“他其实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但为了这个家,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李宇还告诉我们,2009年暑假,学校中考考得很好,黄沙中学获得初中毕业班学生成绩综合排名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尤其是化学单科成绩更是名列前茅。醴陵市华日瓷器有限公司以及学校所在地的村委会赞助老师们去北京旅游,作为化学把关老师的凌继贤生平第一次去了北京。“他去北京穿的是儿子的皮鞋,身上穿的还是那十年不变的、打了补丁的衬衫!但是他从不因穿着而忸怩,相反,生平乐观的他玩得很开心,那时我们第一次看见凌老师如此放松。”
  巫嘉和娓娓道来,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凌继贤有个在醴陵办电瓷厂的弟弟,叫凌翔武,资产过百万,当接到哥哥的死讯后痛心疾首,“他怎么那么傻呢,我早就要他离开那个农村学校回城来,这下好,弄得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值吗?其实他离开学校,可以随便做点生意,我可以提供帮助,他绝对不会穷成那样。那些学生,好像牵着他的魂……”弟弟不理解,哥哥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日子也从不向别人伸手,为什么执着地爱着那所偏僻的农村学校?
  “这么多年来,凌继贤再艰苦也没有向弟弟伸过手,两兄弟价值观的迥异,让他们形同陌路,别人怎么也想象不到,他还有这么一个百万富翁的老弟。”巫嘉和说。直到凌继贤离世,那么多人为他哭泣、送行,凌翔武才感觉这个贫穷的哥哥,骨子里有种让人敬佩的东西。
  哥哥的去世给了凌翔武灵魂深处巨大的震撼。想哥哥了,凌翔武就会开车到哥哥为之献出生命的黄沙中学走走。与农村孩子接触多了,多年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凌翔武觉得自己渐渐地理解了他们,也理解了哥哥。凌翔武萌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在黄沙中学以他哥哥的名义设立一个奖教基金,“每年拿出几万元,帮助那些和哥哥一样的农村教师”。
  生活清贫拮据,凌继贤却感到满足和幸福,他尽最大的努力把快乐传递给亲人。2009年年初,学校组织老师体检,凌继贤却将名额让给了妻子,他想让妻子接受一次更全面的身体检查。“我们家住在七楼,以前家里做饭烧煤球,每次都要把煤球从一楼搬到七楼,我们全家总是齐心协力,进行搬运接力,虽然很累,但我们都很开心。”儿子凌跃星在说着这些的时候,泪痕未干。
  类似这样细小但又让人感觉温暖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我现在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照顾好妈妈,二是抓紧一切时间好好复习高中的语文和英语,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当上一名老师,爸爸的言行告诉了我做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22岁的凌跃星眼中充满了坚定。
  在清贫的生活面前,凌继贤没有悲观消极,始终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面对生活、面对困境,从不怨天尤人。他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2002年被株洲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他撰写的论文多次在株洲地区获奖,他把所得的每一项荣誉都当成他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成绩一直是他挂在嘴边的荣耀,说起来,数家珍似的。”妻子彭昭君说,“他‘炫耀’的时候,脸上全是快乐。”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生命个体的感觉体验,是可以超越物质的话,凌继贤老师就拥有着清贫乐教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和拥有的,但却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